河西宝卷传承实践与活态展演活动启幕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增强区域文化自信
10月18日,“丝路遗韵·宝卷新声”河西宝卷传承实践与活态展演活动在张掖市拉开帷幕。活动特邀河西五市及定西市岷县、兰州市永登县等地的宝卷传承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河西宝卷的传承实践、创新发展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活动中,宝卷传承人带着各自地域特色的宝卷,展开深度传承交流。他们嗓音洪亮,念卷节奏平仄有律、抑扬顿挫,曲调灵活多变,将《莺哥宝卷》《白玉楼宝卷》《仙姑宝卷》《紫荆宝卷》《侯美英反朝》《丁郎寻父》《包公错断颜查伞》等一部部特色鲜明、情节曲折的宝卷故事生动演绎,展现出深厚的技艺功底。通过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之间技艺的切磋与融合,不断激发非遗传承的内在活力。
展开剩余6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宝卷的国家级传承人赵旭峰表示:“这次展演带来了近几年在文旅环境影响下创作的新宝卷,尝试把新宝卷融入社会、向社会展示,以‘老调子、新唱法’的形式与凉州宝卷及河西五市宝卷爱好者、传承人进行交流探讨。”
“通过专家的指导,我们更加明确了如何在新时代讲好宝卷故事,挖掘当代价值,让年轻一代了解并爱上这门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继生告诉记者,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贵,让不同地区的传承人能够有机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张掖非遗传承保护整理起步早,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传承人组织的传承活动多,且通过各种渠道、媒体向全国传播,这一点特别值得肯定,也值得向西北推广学习。”省级特色课“非遗导论”负责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专家组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永平认为,通过这次活动,将在宝卷的传承、展演以及非遗传承人素质提升方面推向更高台阶。
活动期间,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特意向张掖国家级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赠送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永平、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妍、陇东学院副教授姚伟,以及河西学院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张掖本土文化研究学者,围绕《宝卷新声·河西长歌——从传承到创新的系统性保护之路》《“唱和”与“相和”:宝卷“和佛”中的禳灾传统》《他乡的“念卷先生”——西方汉学家群体的河西宝卷研究》《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及文化文本的相关情况介绍》等内容开展针对性辅导,为河西宝卷传承实践注入理论养分,提供学术支撑。
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至10月23日,包含传承交流、实地观摩河西宝卷传习所、面向公众进行展演等多项活动内容。(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 通讯员 梁玉娟)
提示声明
1.金张掖旅游微信公众号内容文章旨在宣传张掖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阎婧娴
复审:张斌
终审:陈露
发布于:北京市广瑞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